目錄

大醫篇
華 佗
張仲景 王叔和 葛洪 孫思邈 成無己 劉河間 張子和 李東垣 朱丹溪 楊繼洲 柯韻伯 葉天士 黃元御 吳 謙 徐靈胎 吳鞠通 陳修園 鄭欽安 丁甘仁 曹穎甫 彭子益 淡安 馬光亞 周楣聲
掌故篇

經方家的魅力 中醫“火神派”之溯源 有關"保元湯"的小故事 第一個用“艾灸”治病的人 艾灸使人長壽 廢除中醫運動 四神湯的組成與出處
方藥篇

姜佐景論桂枝湯藥理 傷寒方古今用量換算 糖尿病患足部傷口癒合簡便良方 細辛限量的由來 七寶美髯丹 辨別淮牛膝、川牛膝 硃砂禁用禁之有道 論“癰疔百效丸” 論引經藥 腎氣丸的成分:八味藥的用意 青龍湯系列:小青龍湯與大青龍湯 倪海廈扁桃腺炎簡便方 論附子---太極思維之火神偏執篇 麥門冬湯療肺痿 桂附地黃丸不是金匱腎氣丸 毘沙門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補心丸 名為用藥,實為用方—— 施今墨對藥初探 中藥用度量衡制的演變 人參(黨參)、西洋參 大材小用的白芷 朱良春應用“控涎丹”的臨床經驗 中醫的引經藥 張錫純用小青龍湯必加生石膏 張錫純巧制從龍湯 不人道的熊膽藥材 藥王脈學重要藥理原則:小隨大走原則  漢方劑量換算表 固齒神方 咽癢咳嗽奇驗方大蒜 古法水飛製硃砂
歌訣篇
十二經納天干地支歌

理法篇
傷寒之“五段說” 馮興華運用四神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經驗  伊波拉病毒 登革熱中醫治法  

經典篇《黃帝內經》 《神農本草經》 《難經》 《傷寒雜病論》 《備急千金要方》 《針灸大成》 《溫病條辨》 理瀹駢文
圖表篇

病機分析表解:眩暈/瞀冒 病機分析表解:項強 病機分析表解:口噤 病機分析表解:振掉 五行元素對照表 八大經方治感冒
辨證篇
傷寒之“五段說” 倪氏健康六準則 陰陽的秘密
診脈篇
診脈 脈的原理 指法與脈位 診脈先分別脈的大體 枯潤二脈 浮沉遲數四脈 寸關尺分候臟腑定位的問題 
醫案篇
習慣性便秘與半硫丸  狂犬病醫案二則

醫論篇

徐靈胎:《傷寒論類方》序 倪海廈:36條真言 馬光亞:書到用時方恨少(上) 馬光亞:書到用時方恨少(下) 孫思邈:論大醫精誠第二 《黃帝內經》健康小秘密 竇材論大病宜灸 千金方灸例第六 西醫學博士要求取消西醫的幾點倡議 第三屆扶陽論壇倪海廈演講錄音 梁冬對話倪海廈 仲景流感脈藥連珠訣 干祖望談什麼是中醫的特色 迴圈規則--如何處理整體和局部的矛盾衝突點 何為相火、君火? 藥王脈學論虛不受補 麻瑞亭下氣湯 朱良春治療疑難病的思路---痰瘀 要在病源(因)上綜合思考,勿在支流(果)上鑽牛角尖 張錫純治消渴的學術思想初探 關於伊波拉病毒出血熱
針灸篇  
無極保養灸 長壽的要穴-湧泉穴 灸療的智慧 艾灸禁忌和注意事項 臺灣針灸四大派 竇材論灸命關穴 千金方灸例第六 董氏奇穴入門 外台秘要論邪入皮毛經絡風冷熱灸法 放血療法 大灸療法 後溪穴:電腦族的好朋友 黃帝明堂灸經
食療篇

西瓜:天生白虎湯 認識體質吃出健康 體質分類與食物宜忌對照表 馬鈴薯的神效(上) 馬鈴薯的神效(下) 馬鈴薯鮮汁療法
養生篇

馬光亞的養生秘訣 養生御膳:保元湯 保一家老小平安的大補之品:固元膏 醫學入門之煉臍法 朱良春養生粥 國醫大師的養生之道
全真道[龍游功]圖解

古法水飛製硃砂



古法水飛製硃砂   (http://ahkew.blogkaki.net/viewblog-134058/)
新加坡太平市有一間老藥店叫“永福安”,創辦于1939年。根據永福安老板彭永安(60歲)先生指出,其父親彭志明是中國廣東大埔客家人,少年南來我國當苦力,後來到藥店當學徒,學成後的1939年創業,開啟“永福堂”(此店號尚待確定)。彭永安說,其父生前教授他傳統老方法炮制硃砂,以去掉硃砂裡的水銀。硃砂,是一味中藥,有小毒。功能為鎮心安神,明目,解毒,主治心神不寧、驚悸、不眠、瘡瘍腫毒等癥,主要成分是硫化汞。

從中國進口來的硃砂,水銀成分極高,食之對人有害。他將之研成粉末,放水浸之,每天研磨一次並換水一次,硃砂經過研磨後,水銀會浮上水面,將水倒掉,翌日又研磨又換水,經過多日後讓朱砂晾乾成粉狀,又再研磨,又再放水浸之,如此重復四、五次,整個過程大約需要400500天左右。一公斤的硃砂經過傳統老方法炮制後,大約只剩兩百多克,即只剩五分之一左右。這個老方法制煉硃砂叫做“水飛法”。

水飛法炮制朱砂,必須用到石臼及石槌(木柄),其石臼是父親留下來的,乃英國制造,石質非常之好,多年來的研磨還是依然如故,不像中國石臼在研磨時會磨出石粉。炮制硃砂需要一年多的時間,很費功夫,其所炮制的朱砂連自己都不夠用,所以從不出售。

朱砂含水銀有毒,必須經過繁復的水飛法炮制才能消除水銀,當人們都放棄煩冗的水飛炮制法時,彭永安卻堅持。他極可能是碩果僅存懂得水飛法炮制者,對中藥炮制的堅持,對工作的認真態度,對藥物的講求真假好壞,都值得贊賞欽佩!
(星洲日報/田野行腳‧图文:李永球/ AR編輯)2012.4.22
-----------------
原作: 李育政  編輯: AR
硃砂如遵古法,用舊式腳踏研磨槽,輾研精細,並經充分水飛去所附的雲石,不加高速、高溫,確實怎麼服用也不會中毒。硃砂原礦係成形於火山爆發之後,又經高溫煉成,結構式極為穩定,就像研究化學的人皆知,三氧化二鋁係以六個分子互相結合在一起,非常的穩定,
不會水解,不會在腸胃道吸收,不會沉積於肝腎。
「傷寒雜病論」中,就提及「雄黃近火,毒如砒,實際上,雄黃、硃砂近火皆毒砒,雄黃為As2S3,加熱煉緞即為As203As2O2,百分之百的砒霜。而民間有許多藥又將高速輾細,水飛過的硃砂,再於鍋上煉鍛,以為如此才藥性溫補,不知道一經高熱乾炒,自我活化的悶燒,硫燃燒完全,形成氧化汞與汞離子,焉能不中毒。
研磨硃砂時,應採取下面三個方法 :
. 恢復原來古代的腳踩式研磨法,再水飛充分乾淨。
. 如要高速研磨是可以,但在研磨機內,要一直注入大量冷卻水,一直沖流出去,維持研磨機器內的溫度和室溫相同,甚或更低,讓汞中的硫沒有機會燃燒與揮發,汞沒機會形成汞離子或氧化汞。
. 藥房販賣人員千萬不能將硃砂煅炒
----------------------
硃砂之甘草炮製法  AR編輯( http://www.zhzyw.org/zycs/zypz/0981810058JI9025GFIC4BC1.html )
取原砂研碎,用磁鐵吸去鐵屑,再用甘草湯泡洗,連續洗3(每次換新甘草水),晾乾,放磁罐內研細末,加清水磨一星期(每日換水),去掉雜質,至硃砂滑膩,去水晾乾,每硃砂100kg,用甘草6kg

中醫登革熱治法

中醫登革熱治法 (摘錄自:胡希恕名家研究室>>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c976c990102v3si.html 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 衛氣同病證
臨床表現:發熱惡寒,頭痛,身骨疼痛,顏面潮紅,四肢倦怠,口微渴。舌邊尖紅,苔白或黃而濁,脈浮數或濡數。
治法:清暑化濕,透表解肌。
參考方藥:新加香薷飲合柴葛解肌湯加減。葛根、金銀花、連翹、柴胡、黃芩、淡竹葉、香薷、甘草、白扁豆等。

2. 熱鬱氣分證
臨床表現:壯熱面赤,皮膚斑疹,煩渴汗多,肌肉酸痛,小便短赤。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
治法:清熱保津,宣鬱透邪。
參考方藥:白虎湯合梔子豉湯加減。生石膏、知母、梔子、淡豆豉、青蒿、甘草等。
3. 邪伏膜原證
臨床表現:寒戰壯熱,或但熱不寒,頭痛而重,面目紅赤,肢體沉重酸楚,納呆,胸脘滿悶,呃逆或嘔吐,小便短赤。舌赤,苔白厚膩濁或白如積粉,脈濡數。
治法:疏利透達,辟穢化濁。
參考方藥:達原飲加減。檳榔、黃芩、白芍、青蒿、知母、厚樸、草果、半夏、金銀花等。
4.瘀毒交結證
臨床表現:發熱或身熱已退,頭暈乏力,納呆欲嘔,腹痛拒按,肌膚瘀斑,便下膿血或並見其他出血證。舌暗紅,苔少,脈細澀。
治法:涼血止血,解毒化瘀。
參考藥物:犀角地黃湯加減。水牛角、山梔子、生地黃、赤芍、丹皮、大小薊、紫珠草、側柏炭、地榆、槐花、仙鶴草等。
5.陽氣暴脫證
臨床表現:身熱驟降,面色蒼白,氣短息微,大汗不止,四肢濕冷,煩躁不安或神昏譫語,肌膚斑疹或見各種出血。舌質淡紅,脈微欲絕。
治法:益氣固脫。
參考方藥:生脈散合四逆湯加減。紅參(另煎兌入)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熟附子、乾薑、肉桂等。
6.毒陷心包證
臨床表現:身熱灼手,神昏譫語,頸項強直,肌膚瘀斑,或四肢抽搐。舌絳,苔黃燥,脈細滑數。
治法:清營養陰,豁痰開竅。
參考方藥:清宮湯加減。水牛角、羚羊角、元參、麥冬、蓮子心、竹葉、連翹、石菖蒲、鬱金等。
7.餘邪未淨證
臨床表現:疲倦乏力,皮膚發疹,脘痞納呆,小便短少。舌苔未淨,脈細略數。
治法:益氣養陰,解毒透疹。
參考方藥:竹葉石膏湯加減。竹葉、石膏、麥冬、人參、佩蘭、蘆根、赤芍、紫草、生地、扁豆、甘草等。

關於伊波拉病毒出血熱



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(資料來源: 維基百科)

初期症狀
最初的症狀包括:發高燒(最少38.8攝氏度或101華氏度)、嚴重頭痛、肌肉、關節或腹部疼痛、嚴重乏力和疲倦、咽炎喉嚨痛、作嘔和頭暈。懷疑疫症爆發前,早期症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、傷寒、痢疾、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,這些病都較常見。

中期症狀
伊波拉病毒進而可能會引致腹瀉、深色或帶血的糞便、咖啡樣吐血、因血管脹大而眼睛變紅、因皮下出血而皮膚出現紅斑、斑丘疹、紫斑和內出血。身體任何孔都會出血,包括鼻、口、肛門、生殖器官或針孔。其他症狀包括低血壓(低於90毫米汞)、低血容量、心悸、體內器官嚴重受損(尤其是腎、脾和肝) 並引致彌散性全身壞死及蛋白尿。

末期症狀
由中期症狀病發開始到死亡 通常需要714日。染病後第二個星期,病人一是退燒,一是出現多個器官衰竭,甚至出血不止。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、心肌梗塞、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葉香岩外感溫熱篇》第1條說:

"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傳心包。肺主氣屬衛;心主血屬營。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,若論治法,則與傷寒大異也。"

這段話明確地指出了溫病與傷寒的病因、邪氣人侵的途徑、所侵犯的部位及發生、發展的規律都不相同。葉天士的這段話,不能把它只看成是對溫病的論述,實際上講的是寒溫之辨,是傷寒與溫病的區別。傷寒是外感寒邪,溫病是外感溫邪,邪氣的性質不同。其侵入人體的途徑,寒邪是下受,溫邪是上受。其侵犯的部位,傷寒是先侵犯足太陽膀恍經,溫病是先侵犯手太陰肺系。其傳變的途徑、向裡傳變的過程,傷寒是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,溫病是順傳於胃,或逆傳心包。所以說傷寒與溫病雖然都是營、衛、氣、血的損傷,但是因為邪氣的性質不同,對營、衛、氣、血損傷的表現形式不一樣,治法也就迥然不同。這段話說得非常明確,總共才43個字,就把""""給區分開了,所以溫病就不能用傷寒法治療,它就必然要從傷寒學說中分離出來而形成獨立的體系。

文章中不僅指出了溫病的治法與傷寒大異,而且葉天士在第8條中又明確地指出了溫病各階段的治法,他說:

"大凡看法,衛之後方言氣,營之後方言血。在衛汗之可也;到氣才可清氣;入營猶可透熱轉氣,如犀角、元參、羚羊角等物;入血就恐耗血動血,直須涼血散血,加生地、丹皮、阿膠、赤芍等物。否則,前後不循緩急之法,慮其動手便錯,反致慌張矣。"

這一條雖然僅有92個字,但它是綱領性條文,提出了衛氣營血辨證,指出了衛氣營血四個階段的傳變及其治法,給後世對溫病的辨證論治提供了理論依據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清營湯 

組成:
犀角[水牛角代]30克)、生地黃(15克)、 元參(9克)、 竹葉心(3克) 、麥冬(9克)、丹參(6克)、 黃連(5克) 、銀花(9克) 、連翹(6克)。

主治:熱入營分證。身熱夜甚,神煩少寐,時有譫語,目常喜開或喜閉,口渴或不渴,斑疹隱隱,脈細數,舌絳而乾。

用法:上藥,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(現代用法:作湯劑,水牛角鎊片先煎,後下餘藥)。

禁忌:使用本方應注意舌診,原著說:“舌白滑者,不可與也”,並在該條自注中說:“舌白滑,不惟熱重,濕亦重矣,濕重忌柔潤藥”,以防滋膩而助濕留邪。

方解:
本方證乃邪熱內傳營分,耗傷營陰所致。邪熱傳營,伏于陰分,入夜陽氣內歸營陰,與熱相合,故身熱夜甚;營氣通於心,熱擾心營,故神煩少寐、時有譫語;邪熱深入營分,則蒸騰營陰,使血中津液上潮於口,故本應口渴而反不渴;若邪熱初人營分,氣分熱邪未盡,灼傷肺胃陰津,則必見身熱口渴、苔黃燥;目喜開、閉不一,是為火熱欲從外泄,陰陽不相既濟所致;斑疹隱隱,乃熱傷血絡,血不循經,溢出脈外之征;舌絳而乾,脈數,亦為熱傷營陰之象。遵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“熱淫於內,治以鹹寒,佐以甘苦”之旨,治宜鹹寒清營解毒為主,輔以透熱養陰。故方用苦鹹寒之水牛角清解營分之熱毒,為君藥。熱傷營陰,又以生地黃涼血滋陰、麥冬清熱養陰生津、玄參滋陰降火解毒,三藥共用,既可甘寒養陰保津,又可助君藥清營涼血解毒,共為臣藥。君臣相配,鹹寒與甘寒並用,清營熱而滋營陰,祛邪扶正兼顧。溫邪初入營分,故用銀花、連翹、竹葉清熱解毒,輕清透泄,使營分熱邪有外達之機,促其透出氣分而解,此即“入營猶可透熱轉氣”之具體應用;黃連苦寒,清心解毒;丹參清熱涼血,並能活血散瘀,可防熱與血結。上述五味均為佐藥。本方的配伍特點是以清營解毒為主,配以養陰生津和“透熱轉氣”,使入營之邪透出氣分而解,諸症自愈。

化裁:
若寸脈大,舌乾較甚者,可去黃連,以免苦燥傷陰;若熱陷心包而竅閉神昏者,可與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合用以清心開竅;若營熱動風而見痙厥抽搐者,可配用紫雪,或酌加羚羊角、鉤藤、地龍以熄風止痙;若兼熱痰,可加竹瀝、天竺黃、川貝母之屬,清熱滌痰;營熱多系由氣分傳入,如氣分熱邪猶盛,可重用銀花、連翹、黃連,或更加石膏、知母,及大青葉、板藍根、貫眾之屬,增強清熱解毒之力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[AR] :

犀牛全球視為保育動物,犀角取得不易,一般習慣以水牛角替代 但根據中醫師唐雲的見解,衛分證或氣分證水牛角或許還有效,若病入營分證或血分證恐力有未逮 唐雲臨床經驗以玳瑁、銀花炭、蓮芯、連翹四味藥取代犀角、效果優於水牛角 他還特別提到、犀角或玳瑁、古人提醒需生用,磨汁服的方法,以免煎煮後壞了藥的寒涼特性,值得注意。

咽癢咳嗽奇驗方—大蒜



咽癢咳嗽奇驗方大蒜   (http://likea.ezvivi.com/article/167049.asp)

時下感冒咳嗽的病人很多,往往是咳嗽纏綿難愈,其特點是一癢則咳嗽。咽癢咳嗽是臨床常見症狀,在感冒前期或後期往往咽痛不明顯,而咽癢明顯,一癢即咳!在中醫看來這是風邪未除的表現。中醫所謂「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」溫邪就是南方常說的風熱感冒,但是南方之人體質多虛,往往熱不明顯(咽痛不太厲害)夾風寒的較多,就是感冒往往是受寒、吹風後所致,咽痛之時,多伴有咽癢的癥候。大蒜色白入肺,性味辛溫,最善除肺經之風邪。故治療伴咽癢的咳嗽往往有奇效!

方法:大蒜加冰糖煮水喝。孩子感冒咳嗽,效果比打針吃藥靈多了。方法用30克大蒜、10克冰糖加200毫升水,先用大火將水煮開,再用小火慢燉幾分鐘,最後熬成一小碗的量讓孩子喝下去。孩子咳嗽厲害時,早、中、晚一天共喝3次,第二天就見效,3天後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