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材小用的白芷


作者:紫林 (http://vitacillin.blogspot.com/2010/06/blog-post_04.html)


大抵上,現下聽到「白芷」,可能就不脫「婦科用藥」、「美白聖品」之類的印象。這應該是和在《本經》中所謂「潤澤顏色」之類的描述有關,也或者只是因為它的名字中帶個「白」字罷了。若是再稍微久遠一點的印象,至多就是加上「驅風除濕」一般,這類模模糊糊,似是而非的說法而已。加上,因為這味藥材,雖然確實名列於《神農本草經》的中品之內,但是因為在漢朝時,可能是因為白芷尚屬不易取得,所以在桂林古本《傷寒雜病論》中,並未加以使用。因此,應該至少在漢朝的當時,還沒開始做廣泛的應用。

白芷其實是屬於傘形科的植物。傘形科是我們熟悉的中藥科目之一。平常就耳熟能詳的柴胡、當歸、芎藭,以及食物中的胡蘿蔔、芹菜,這些都是傘形科的家族。所以白芷也可以稱得上是「系出名門」。

在《本經》中的描述,則是:
味辛,溫。
主女人漏下赤白, 血閉,陰腫,寒熱,風頭侵目淚出。
長肌膚,潤澤,可作面脂。
一名芳香。生川谷。

而從其葉片外緣有鋸齒狀的模樣,以及又名「芳香」,則可以得知,這種植物對於「氣」的通行,有特別相合的屬性。傘形科植物的特性,就是以中焦為中心點,在三焦生效。其性辛、溫,又能與氣相通,所白芷的作用,簡單來說,就是「從中焦把津液轉成氣,往外發散」。因為能夠讓津液轉氣,並且向外行走,所以能通調中焦升發,轉津為氣的能力。中焦津液停滯,不能轉氣向上,也沒 有質變轉血,就直接下墜而成的「漏下」,也會因此停止。氣能外行,輕升濁降,血就能自下。由氣不通順而造成的濕、腫,便能消退。而正氣能由內向外疏暢,則風氣自除。

只要中焦有足夠的津液支持,則中焦向外透過腠理,將正氣推行至體表的能力,就不會間斷。中焦穩健,面色肌膚自然潤澤。如果能活用這味藥材,對於強化中焦外行,升發正氣的機能來說,則更有如神助。除了美白、婦科之外,能救人於危急,似乎才是白芷所應該有的本來面目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