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關尺分候臟腑定位的問題

作者:陳建元

‥‥‥寸關尺分候臟腑,這是中醫的根,為什麼?當你不分的時候,根本沒有寸關尺,沒有寸關尺,等於中醫 沒有臟腑分部,沒有臟腑分部,把脈分左手右手也沒意義,左手右手不分,還把什麼脈?一些古書上寫的或浮或沈,記載太過簡略根本不驗 (我接觸脈法那麼久,核對臨床所見,我不認為只記載個或浮或沈,對判斷上能提供什麼重要資訊,作作樣子的成分居多啦),如此一來脈法因為不驗,自然廢掉!而古代本來就是四診合一,脈法一廢,四診少一診,無法參合,四診合參又成假議題,於是四診也廢掉。古代藥學又搭在脈學上,黃耆、杜仲、炙甘草,一樣都是補氣,為什麼還要分別主肺、主腎、主脾胃,這是因為自內經在脈學上已經臟腑分部,黃耆、杜仲、炙甘草吃入後,在寸關尺可以發現變成有力(氣旺)的地方不一樣,並可根據這些脈象上的訊號,從外界藉藥物來操控人體和治病,相同都是氣虛,但各種氣虛在表面症狀上的表現容易重疊,缺乏脈象來輔助,就是不精準,而今天你不分寸關尺,那你補氣藥分別黃耆、杜仲、炙甘草的意義就不大,則各種補氣藥一律一視同仁,各種補血藥也一律一視同仁,於是,黃耆=杜仲=炙甘草=人參,熟地=當歸=白芍=龍眼肉,大家都不用細分較輕鬆,於是,古代的藥學知識又跟著全廢,脈不臟腑分部,藥物歸經就沒意義,自然也可廢掉。再來古代龐大的醫理醫論,又通通是搭在臟腑分部上來講的,心主神明、肝主疏瀉、脾主四肢‥‥這些是醫理也是實務技術上的操作描述,因為脈有分部,我看你心神不寧,而心脈散渙,於是我可以說心主神明,今日渙散必心神不寧,用補心藥必效;我看妳月經期易發怒,而肝脈沈弦,於是我可以說肝主疏瀉,今日沈弦疏瀉不足必易怒,用疏瀉肝氣藥必效;‥‥古代龐大的醫理醫論,本來就是和脈互相 配套的技術工具,今天脈不分部,則龐大的醫理醫論也通通掛掉,淪為一種空泛的理論和玄理。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一個起頭的重點,一步錯,滿盤錯。學中醫廢掉脈理、醫理、藥理,‥‥保證學一輩子還是幼稚園程度,與其這樣,不如現在就改學西醫會比較好。

(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1900-1900/article?mid=4302&prev=-1&next=4268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