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王脈學論虛不受補

作者:陳建元


1. 虛不受補時,要先審查脾脈正常與否

用藥的過程中,會遇到明明是虛,但下補藥卻無效果,明明是實,下攻藥卻無反應的現象,這個時候,必須先回頭細查脾脈。


因為諸藥必須先入脾胃,而後才能外送諸臟,脾脈只要有問題到某一個程度以上,不但不受補藥,連攻藥也不入。這裡所謂的不入,倒不是指全部的藥物都不會入,而是指部分的藥物不會入,部分的藥物會入,但並沒有一定的章法,意思就是說,譬如我們下6味丸,以一個正常的人,會把這些成分吸收,並歸身體所運用,但若是脾脈有異樣的人,結果並不是這樣,而是可能大部分的藥味有吸收,但其中的山藥不吸收,或是其中的丹皮不吸收,‥‥‥這種隱藏式的吸收紊亂現象,會造成醫者的莫名其妙,摸不清楚為何自己下藥沒效,而這些癥結點,並不會顯示在外症上,只能從脈象上去仔細分辨,才能被抓出來。


凡下藥時,若發現藥物不入,要先回頭審查脾脈正常與否 ,凡舉脾脈一切不正常狀態,都應該優先處理,或是同時處理,而後才能順利入藥。其中有問題的脈象,又以沈滑(病機:痰濕)、沈虛(病機:虛寒)、浮緊細(病機:風寒餘邪入脾胃未淨)、黏脈(病機:毒)、沈細弦(病機:氣滯)、洪大(病機:脾胃陰虛),這6種最常見,都會干擾藥物的順利吸收,另外一種不在脾脈,而是肝脈沈弦,肝主疏泄,肝氣的鬱滯,卻影響到脾胃的吸收(病機:肝氣鬱滯〈即木剋土〉)。


不需要下太多雜亂無章的藥,抓準上面所說的關鍵點,有時候,只要多加進12味單味藥〈要重用些〉,整帖原本無效的藥方,常常立刻轉成大效。


或問:可否用以下藥物來加減?
沈滑(病機:痰濕):半夏、茯苓?
沈虛(病機:虛寒):桂枝、乾薑?
浮緊細(病機:風寒餘邪入脾胃未淨):防風?
黏脈(病機:毒):蒲公英、板藍根、連翹?
沈細弦(病機:氣滯):陳皮、木香、枳穀?
洪大(病機:脾胃陰虛):石斛、麥門冬、天花粉?
肝脈沈弦,(病機:肝氣鬱滯〈即木剋土〉):柴胡、薄荷?


答:可以。但記得量不能太小,基本上要佔掉整帖藥物重量比例上的 1/61/8以上,如果只加一點點,譬如只佔整帖藥物重量比例上的1/301/20,則功用不明顯。


2. 虛不受補時,要先回頭除痰淤

臨床上會遇到很多辨證已經完全準確,然後接著虛證要用補的情況,但虛症用補,未必會順利的補進去,虛不受補的情況甚多,並非如在很多古今醫案中看到的一樣,虛證一用補就進去,這並非臨床的真實情況,也可以反證這些醫案是瞎編出來的,編醫案的人並不清楚臨床會發生什麼現象,也搞不清楚 臨床的難點在哪裡。


虛證的造成,往往有一個漫長的過程,而不是一朝一夕,不管是氣虛陽虛,虛則推力不足,推力不足,水也遲滯血也遲滯,遲滯的結果,就是水成濕痰,血成寒瘀;相反的,血虛陰虛,則生火氣,火氣熬水熬血,結果就是水成熱痰,血成熱瘀。兩者的結果,都是一樣的,就是痰淤交阻絡道(但有寒熱之分別),這種過程是慢慢形成的,有的甚至是10餘年才形成的。


痰淤交阻絡道不先除去,就如水管裡的內層,充滿水垢,管徑狹窄,如何用補?用補藥如同用大水一沖,焉能不滿溢反彈,壅塞化火生熱生燥?這種痰淤交阻,外症顯示不出來,必須由脈中的兼脈聯想出來而察覺,有的甚至因為過程的形成太緩慢了,身體早已麻痺,故脈象中也顯示不出來,所以又要用問診來參合病程,大凡1年以上的病,已經容易痰淤交阻絡道,歲數在35歲以上的人,也容易痰淤交阻絡道(年青人體力旺盛較不會),對於這些,心中要先有個譜。


如何除去痰淤?如果會脈法者,應細分六部,那一部梗到,則唯除那一部的痰淤,則不會多浪費一兵一卒;若是不會脈法的,可參考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來加減,選用通竅活血湯、血府逐淤湯、膈下逐淤湯‥‥等等,至少要先分個內外上下的大概,才不會亂槍打鳥,漫無目的。


3. 如何驗證打中要害?

驗證在脈,先記錄脈象的大小。按理說,去痰淤藥是攻劑,使用的時候,脈會變小變澀變無力,但今天用了之後,卻發現脈反而變成有力而緩和,就知道打中目標了,因為絡道痰淤的清除,傳導流通順利,脈反而不變澀小,而是變成緩大,這種藥脈相反的現象,剛好證明絡道正在開通。


4. 清除痰淤到什麼時候?

答:清除到緩大的脈又再度變小的時候,這個時候,就表示痰淤已經清除完畢,所以再下去痰淤藥攻劑的時候,開始傷到氣血了,所以脈象又變小了,這個時候,即停止去痰淤藥攻劑,而是開始可以使用補劑的時機了,痰淤既除,補劑就能順利進去,而能收到預期的效果。慢性腎炎、運動神經元病(漸凍人)、高血壓、帕金森氏症、糖尿病‥‥這些疾病並非完全不可治,而是用補有訣竅,必須比對脈證,用脈來當指標、當轉換點才行的通,用補並非像塗牆壁一樣,一塗就上。今日之學者,大都只忙碌在分型上面作文章,作科研碩博士,卻忽略這些臨床關鍵點,才是中醫走出去的突破點,等到大家都會用補,隨著越來越多的醫師,都能根治部分的慢性腎炎、運動神經元病(漸凍人)、高血壓、帕金森氏症、糖尿病‥‥,那時候,西醫會傻眼,中醫會興盛。


(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1900-1900/article?mid=3118&prev=3119&next=-1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