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氣丸的成分:八味藥的用意

繞了半天,終於要說到腎氣丸的組成原理了。

我們要先有一個觀念──每個方子的用藥,等於就是在描述身體中的某個現象循行;有出有進,有散有收,才是一個完整而完滿的力道。

如此,不但和身體相配合的速度快,而且能夠徹底改善人體的病證。

所以,無論是要解讀仲景方也好,加減、甚至創方也好,大原則一定不脫兩點:

1. 要真正確實的認清楚,身體對於某個循行的處理方式為何。

2. 認識每味藥在身體之中,會產生哪些效應,並且能相串連。


如果能夠做到這兩點,相信就能看出時方組方的可笑之處。

有的方子,一味進補,有進無出,造成能量塞車,反而劣化成疾;有的方子在各種循行之中,隨處發散,沒有回收,洩了元氣還不自知;更多的方子,散東卻斂西,洩南卻補北,不成邏輯。
九成九的時方方子,都有以上的毛病,不用也罷──偶爾能夠處理一些病痛,卻總是不到醫學大成的層次。

腎氣丸的藥丸之中,以八味藥材組成,若同時寫出它們的比例的話,將是如下:

生地黃 8:薯蕷(山藥) 4:山茱萸 4:澤瀉 3:茯苓 3:牡丹皮 3:桂枝 1:附子 3

以最簡單的方法來解釋組方,就是:這八味藥連成了腎處理能量的循行系統。

生地黃細黏而膩的質地,甘而涼的特性,又是於土中所生長,類似於能 量固態的模樣,就是入腎的主要能量的源頭,所以要重用它,比例用到8。

薯蕷有一種「哪裡有洞就往哪裡長」的特質,於土中生長,又是皮黃肉白,能夠把胃到肺這一部分的能量通道給修補起來,幫助能量不至於在這個部分損失掉。

這一段算是能量進入人體開始的第一階段,所以一定要有充足而健全的動能,才能將後續的能量完整的送出。薯蕷因為有修補的作用,所以比例需要用到4。

山茱萸是一種紫紅色,味道酸而氣味淡的小果實。

一般看到紫色,多半會代表這樣生物同時帶有「木=青」與「火=紅」的色彩(青+紅=紫);而味道酸表示能收濇,氣味淡表示作用在氣分居多;兼有木火的能量特性,表示會在肝到心這部分作用。

這段能量的回歸,可以說是腎經作用的下游。為了要確保入腎的能量能夠傳到下游而依然完整無缺,所以用了有補益與牽引作用的山茱萸,而且比例也用到4。

澤瀉也是類似番薯一樣的地下塊莖,質鬆,生長在水邊,只長出一隻獨立的葉莖,它的功能就是能把水中的精華吸入地下塊莖中,並且往上送出。我們用它來將腎中的水精吸入脾土,往上送入五臟。所以它有開通水精出路的功能,比例用到3。

茯苓,我們先前已經有提到過它的特性(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 /jw%21pVyi9nibHEb9YVc1CbA-/article?mid=214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 /jw%21pVyi9nibHEb9YVc1CbA-/article?mid=335),因為它能夠將水送達到應該送達的地方,並且仍能保存原本水中的生氣,所以會用它來開通水的循行,以求順暢,比例用到3。

牡丹皮是牡丹根部的外皮,氣味辛而寒。

牡丹花既然名為「牡」又是「丹」,表示特性上有陽性,而又色紅,是帶有心,而是且心中之血的能量特質的生物。自然,它的根部就是能夠提供這股能量生長出去的部分,帶有辛味,就更表示它有發散的能力。所以用到它能將血開通發散力道,確保血路的無礙,比例也用到3。

桂枝是桂樹梢的嫩枝,色帶紫紅,氣味辛溫而質輕。取用桂枝在於它是陽性生物的頂端,帶有陽盛返陰的性質。用它將整個能量氣往下、往裡帶動,因為走動力道很強,所以比例只用1。

附子是烏頭根旁生出的附根,同樣氣味帶有辛溫。但是它和桂枝恰好相反,是生長在生物根部的旁枝,以陰盛返陽的力道來說,最為強勁。用它將整個能量氣往上、往外帶動,因為走動力道很強,所以比例也只用1而已。

古方用炮附子1枚的重量,我以現在的重量來換算,覺得用到3,效果會比較準確。經過我自己的試驗感覺,也覺得這樣的效果比較好。也就是說,如果桂枝的比例是1時,炮附子就會是3。

說到這裡,如果再回過頭去,把之前所有的「腎氣丸 的成分」系列的文字對照來看,應該就能發現到:這八味藥,的確就是能量進入人體之後,從循行到腎經中,再傳遞出去的整個系列運作。

而上述的比例,就剛好能夠將能量由上游帶入腎經,並且完成腎經下游的開通之後,不會造成有多餘的能量停留在某個環節上頭,又能把能量引導到腎經之中,供做正常的消耗使用,將腎能量正常耗損的速度,減少到最低的程度。

如果仲景組方的原意,的確是如我以上所推論的內容,那麼我們再看看各種其他組方之中的用藥、加減,實在很難超乎原組方的立意,而且是相去甚遠啊!


(來源: http://vitacillin.blogspot.com/2009/06/blog-post.html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