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難經》

中醫理論著作。原名《黃帝八十一難經》,3卷。原題秦越人撰。“難”是“問難”之義,或作“疑難”解。“經”乃指《內經》,即問難《內經》。作者把自己 認為難點和疑點提出,然後逐一解釋闡發,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。全書共分八十一難,對人體腑髒功能形態、診法脈象、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。但據考證,該書是一部託名之作。約成書于東漢以前(一說在秦漢之際)。該書以問難的形式,亦即假設問答,解釋疑難的體例予以編纂,故名為《難經》。內容包括脈診、經絡、臟腑、陰陽、病因、病理、營衛、俞穴,針刺等基礎理論,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證。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,結合部分臨床醫學,在基礎理論中更以脈診、臟腑、經脈、俞穴為重點。其中1~22難論脈;23~29難論經絡;30~47難論臟腑,48~61難論病;62~68難論俞穴;69~81難論針法。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解以及所論七沖門(消化道的7個沖要部位)和八會(髒、腑、筋、髓、血、骨、脈、氣等精氣會合處)等名目,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。該書還明確提出“傷寒有五”(包括中風、傷寒、濕溫、熱病、溫病),並對五臟之積,泄痢等病多有闡發,為後世醫家所重視。全書內容簡扼,辨析精 微,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《內經》並提,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。有多種刊本和注釋本。


(來源:http://www.zhzyw.org/zycs/zz/08121816KBD9A44GG439BC1KC_3.html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